防护林带
- 时间:
- 浏览:973
- 来源:苹果价格信息网
防风林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害,增加空气温度和湿度,促进提早萌芽和有利于授粉媒介的活动。在没有建立起农田防风林网的地区建园,都应在建园之前或同时,营造防风林。那种认为防风林占地、无用的想法是错误的。
防风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25—35倍,由主、副林带相互交织成网格。主林带是以防护主要有害风为主,其走向垂直于主要有害风的方向,如果条件不许可,交角在 45°以上也可。副林带则以防护来自其他方向的风为主,其走向与主林带垂直。根据当地最大有害风的强度设计林带的间距大小,通常主林带间隔为200—400米,副林带间隔为 600—1000米,组成12~40公顷大小的网格。
山谷坡地营造防风林时,由于山谷风的风向与山谷主沟方向一致,主林带最好不要横贯谷地,谷地下部一段防风林,应稍偏向谷口且采用透风林带;这样有利于冷空气下流;在谷地上部一段,防风林及其边缘林带,应该是不透风林带,而与其平行的副林带,应为网孔式林型。
防风林的结构可分为两种:一种为不透风林带,组成林带的树种,上面是高大乔木,下面是小灌木,上下枝繁叶茂。不透风林带的防护范围仅为10—20倍林高,防护效果差,兰般不选用这种类型;另一种是透风林带,由枝叶稀疏的树种组成,或只有乔木树种,防护的范围大,可达30倍林高,是果园常用的林带类型。
林带的树种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、与果树没有共同病虫害、生长迅速的树种,同时要防风效果好,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。林带由主要树种、辅佐树种及灌木组成。主要树种应选用速生高大的深根性乔木,如杨树、洋槐、水杉、榆、泡桐、沙枣、樟树等。辅佐甲种可选用柳、枫、白蜡以及部分果树和可供砧木用的树种,如山楂、山丁子、海棠、杜梨、桑、花椒、文冠果等。灌木可用紫穗槐、灌木柳、沙棘、白蜡条、桑条、柽柳以及枸杞等。结合护果的作用,林带树种也可用花椒、皂角、玫瑰花等。
林带的宽度,主林带以不超过20米、副林带不超过10米为宜。其株行距,乔木为 1.5米X2米,灌木为0.5~0.75米X2米,树龄大时可适当间伐。
林带距果树的距离,北面应不小于20~30米,南面为10—15米。为了不影响果树生长,应在果树和林带之间挖一条宽60厘米、深80厘米的断根沟(可与排水沟结合用)。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