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星毛虫
- 时间:
- 浏览:764
- 来源:苹果价格信息网
梨星毛虫(Illiberis pruni)又名梨斑蛾,主要为害苹果、槟沙果和梨等仁果类果树。成虫体长10~12毫米,体黑色。翅黑色,半透明,雌蛾触角锯齿状,雄蛾触角羽状。卵扁平椭圆形,长径0.7~0.8毫米,新鲜卵白色,孵化前为紫褐色,数十粒至百粒以上单层排列成块。老熟幼虫体长15~20毫米,头及胸足黑褐色,背白,腹黄,头尾细中段粗。中胸至腹部8节,每节有白毛簇6个和黑色圆斑2个。
梨星毛虫一年发生1代,以2~3龄幼虫在粗皮翘皮裂缝中和伤痕处结茧越冬。我省中部4月上旬花芽萌动期出蛰为害,4月中下旬是害芽和花蕾盛期,被害芽流出黄褐色树液。5月上中旬是害叶盛期,幼虫折叶成饺子状,食去上表皮和叶肉。幼虫有转叶为害习性。5月下旬起在苞叶中结白茧化蛹,蛹期10天左右。6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,多产卵在叶片背面。卵期8~9天,幼虫孵出盛期在7月上旬。当年小幼虫只食叶成小孔洞或食去叶肉成网状。大发生时,小幼虫啃果实成浅坑。7月下旬至8月中旬陆续越夏越冬。
梨星毛虫的人工防治,可在越冬前树干和枝杈束草诱集幼虫,早春刮树皮,5月捕杀苞叶中的幼虫。化学防治可结合卷叶虫和叶螨的防治进行。但大发生时,为了保芽和保蕾,应提早单独防治。早春幼虫出蛰后可喷80%敌敌畏1500倍,或90%敌百虫1000倍,或50%辛硫磷1000倍,或50%害扑威1000倍。药剂对苞叶中的老幼虫和蛹的防治效果极不理想。
猜你喜欢